前囊切开术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手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方便取出混浊的晶状体核与皮质,为人工晶状体固定提供支架。眼部复杂病例的病情多种多样,在白内障手术时,单单常规环形撕囊远远不能满足手术需要,需要多种前囊切开方法作为补充。
在主切口两侧相距90-120°各做一个角膜穿刺口。尖针经主切口刺入12点瞳孔缘以上约0.5mm处的虹膜和前囊。囊膜剪经穿刺口分别剪开12-9点和12-3点的虹膜前囊膜,退出囊膜剪。左手持囊膜镊从主切口伸入夹住虹膜前囊膜向主切口牵拉,右手持囊膜剪从9点穿刺口伸入剪开9-6点虹膜前囊膜;交换两手,右手持囊膜镊从主切口伸入夹住虹膜前囊膜向主切口牵拉,左手持囊膜剪从3点穿刺口伸入剪开3-6点虹膜前囊膜。 虹膜囊膜切除直径应当根据手术方式决定。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晶状体核较大时,虹膜囊膜切除直径适当偏大,以4-5mm为宜。最好植入大直径人工晶状体。行超声乳化术,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时,虹膜囊膜切除直径以3-4mm为宜(图10-3-4)。
图10-3-4 虹膜囊膜切除
开罐式和信袋式前囊切开术
开罐式前囊切开产生无法控制的前囊放射状裂口,在复杂白内障手术中不提倡使用。信袋式前囊切开操作与囊膜切除术十分接近,适用于环形撕囊有困难者、前囊纤维化撕囊困难者以及角膜混浊看不清前囊者。先在上方前囊做水平切开,再垂直剪开两侧,最后用镊子撕除下方连接的前囊。这种方法做出的前囊开口类似d形,除上方水平线两端有可能出现放射状裂口外,大部分前囊边缘是连续圆滑的(图10-3-5)。
图10-3-5 开罐式前囊切开
环形撕囊口扩大术
又称二次环形撕囊术。在下列情况下,需要扩大前囊环形撕囊口:
1. 前囊开口小于2.5mm,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有困难。
2. 前囊有明显的纤维性混浊,有可能术后混浊加重,干扰视力。
3. 潜在的术后炎症可能加重前囊纤维化及收缩,导致有效光学面积减少。
4. 在乳白色皮质背景中,不容易看清透明环形撕囊口,超声能量有可能损伤前囊,应当在超声乳化之前扩大环形撕囊口。
5. 含有锐角的前囊开口如心形、三角形、五角形,应当撕除含有锐角的局部前囊。
超声乳化前扩大环形撕囊口,有完整的晶状体核支持,其操作安全,方法与初次环形撕囊相同,但应尽量吸除前部皮质,防止皮质混淆视线。前房注入高粘度高内聚性粘弹剂,沿环形前囊口切线方向剪开1-2 mm前囊边缘,将囊瓣翻起呈竖立状便于夹取。伸入撕囊镊夹住剪开游离的囊瓣,轻轻撕开前囊,注意前囊撕开方向,随时改变牵拉方向,使新的前囊环形切口按预定的圆形裂开。如果前房变浅,应随时停止操作,补充粘弹剂后,再继续撕囊,直至新的环形撕囊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