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射 a2e处理后的大鼠,接受亮场(bf)、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网膜图像出现了豹纹状,蓝光照射14天,细胞间就出现了渗漏现象,21天时视网膜豹纹状更加明显,细胞渗漏严重,视网膜的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变薄。这说明视网膜已经受到损伤,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加重损伤程度。
蓝光对眼底视网膜的影响是一个慢反应,可能现在只感觉到眼疲劳这个小问题,在照射时间的延长下,蓝光对视网膜的毒性就会爆发,最终导致感光细胞衰亡,让我们的视功能出现问题,视物模糊。蓝光照射导致视网膜出现豹纹状,这是视网膜病变的前期讯号,若持续不对蓝光采取措施,明显会加大眼底病变的机率。
蓝光危害主要表现在蓝光信号直接刺激感光细胞中的视觉色素,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的损伤,以及蓝光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脂褐素反应所引发的损伤。因此工作盯着电脑,下班盯着手机的时候,为了保护眼健康,我们必须要防蓝光。那防蓝光,需要防多少的蓝光呢?
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防蓝光眼镜,蓝光阻隔率多少的都有,究竟防多少才是最合适的呢?2019年,发表了一项这方面的新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眼科联合贵州省人民医院眼科曾研究过蓝光屏蔽率40%、60%、80%对大鼠视网膜保护的影响[7]。这个实验先让大鼠在14天的黑暗环境下饲养,去除大鼠实验前光照的不可控影响,然后让大鼠暴露于12h暗/12h亮循环的14天光照,最后将大鼠再次放回黑暗无光照环境中14天恢复。
通过闪光刺激大鼠的眼睛,记录大鼠视网膜在黑暗适应期、光照期和恢复期这3个节点的视网膜电图,如下图所示。i对照组、ii白光led(200lux)、iii 40%蓝光屏蔽率、iv 60%蓝光屏蔽率、v 80%蓝光屏蔽率。观察这五组的视网膜电波图可见,不屏蔽任何蓝光的白光led照射电波形状改变得最大,14天后a、b波在光照期下降的幅度无法恢复如初。而只要是屏蔽蓝光的组(iii-v组),a、b波恢复的幅度都比白光led组大,其中屏蔽60%和80%的蓝光组,从波形来看,这两组恢复的效果最好。
上图的视网膜电图对应到下图的a、b波振幅变化条形图。在14天的光照里,ii-v组的a波振幅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均有所降低,降低的幅度依次减少。在14天恢复期,屏蔽60%蓝光的iv组和屏蔽80%蓝光的v组在光照中视网膜受到的损伤都能恢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