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着重讲一下在功能上真正有临床价值的蓝光滤过。
晶体分为带有蓝光滤过的黄片晶体和不带蓝光滤过的白片晶体。如果只做一只眼的白内障,另一只眼睛不需要做的话,一定要记住自己做的是哪一类,因为在做第二只眼的时候,医生要参考第一只眼的晶体颜色以便配一样的人工晶体,如果两只眼的晶体不一样,看事物会有色差。
蓝光滤过的临床价值在哪里呢?人的自然晶体是偏黄色的,有过滤有害蓝光的功能。所以很多人工晶体也把这个功能设计加入进来,做了仿生型的偏黄色的蓝光滤过。
有必要过滤蓝光吗?现在我们很多人工光源比阳光含有的蓝光更多,蓝光可能会引发眼底的损伤,进而导致老年黄斑变性等问题。所以针对老年黄斑变性或者糖尿病的患者,我们更倾向于使用这种蓝光滤过的晶体。
其实蓝光分为两类,一类是坏蓝光,对视网膜存在一些不好的影响,一类是好蓝光,可以调节昼夜节律和心情,所以蓝光滤过不能一网打尽,要留住好蓝光,干掉坏蓝光,也就是说,优秀的人工晶体是选择性的滤过蓝光的,可以维持昼夜节律和心情调控。目前蓝光滤过的晶体比较主流的是下图这几种。绝大多数是疏水性晶体,只有个别的晶体是亲水性的,因为疏水性晶体更容易加入黄色基团做成蓝光滤过型晶体,而亲水晶体目前主流还是透明色。
同种功能的人工晶体,不同的品牌型号,术后近期效果其实差异并不大,但远期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很多老百姓都说白内障别做,做完好几年又瞎了,医生忙着辟谣,实际上这并非都是谣言,很多人真的是做完白内障就好几个月,好几年又看不清了,这就是因为人工晶体远期效果不同导致的。
影响术后远期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一是前囊挛缩,二是后发障,三是人工晶体本身光学质量的稳定性。
我们先来讲讲前囊挛缩。人工晶体是放在囊袋里的,刚开始囊袋比较大,随着囊袋里面残存的细胞的增殖,人工晶体会收缩,严重的收缩会缩成特别小的小孔,甚至完全闭上,有的晶体会被推着往上跑,有的晶体的腿会卷曲到瞳孔处。如下是几种人工晶体收缩的情况:
前囊挛缩是晶体远期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其发生率跟晶体的材质密切相关。亲水性晶体要远远大于疏水性晶体,因为亲水性晶体与囊膜之间不发生生物粘连,无法限制前囊挛缩,而且其腿偏软,支撑力量较弱。而疏水性晶体具有生物粘性,可以跟囊膜粘住,粘住之后就不容易往里面跑,因此能对抗挛缩。由此可见,疏水性晶体发生前囊挛缩的概率低,是优先的选择。
高度近视,远视青光眼以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高危患者的悬韧带松弛无法对抗挛缩,更容易发生囊袋挛缩,所以这类患者在选择晶体时一定要考虑以上因素,尽量选